周孝正的人物轶事:
1、澄清未遭校方“停课”
2010年10月9日,一条消息在微博上传播开来,消息称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周孝正遭到校方停课”。但10月9日晚,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有关负责人和周孝正本人均在电话里解释说,“没有停课这回事”。
2、誓死捍卫说话的权利
“我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周孝正,简称人民教师周孝正”。每次提到身份问题,周孝正都要说一次这句标志性话。他名字之前被冠以“社会学家”、“京城名嘴”等头衔,但周孝正并不认可,他说:“那些都是虚拟的称呼,没有人在乎。”
3、坦言本是粮农
周孝正是北京人,高中毕业赶上知识青年下乡,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,一去就是十年。周孝正说:“十年,如果说农时,从播种到收割算一个周期,整整八个周期,就是种地,没别的事情,当时我们有200多名职工,100多名知识青年,种两万亩地,所以我们名字叫做粮农。”
4、赶考任职
十年种地之后,参加了第一届高考,1978年上大学,1982年春季毕业。然后就是教书。刚开始在中学,后来调到人大。”二十多年过去,周孝正已经成了社会学领域中赫赫有名的学者,他说:“我最主要的任务是教书,传道授业解惑,是职责也是事业。”
5、指出社会学家是虚拟的称呼
周孝正说:社会结构,社会是如何构成的。当今社会的分层与流动是什么样的,按照马克思·韦伯的财富、权力、声望的理论,中国当前的社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,上中下,各是什么样,互相之间如何流动。
周孝正作为一个社会学的研究者,尽管每次在媒体上发言,大多都是批评,但周孝正本身,却是一个很阳光的人,他也以此为傲,他说:“社会有黑暗,但人要阳光。我自己充满阳光,也希望我的学生充满阳光。”
不仅仅是学生,整个社会都如此,不能因为有阴暗,便望风而从,所以,第一要有耐心,不要激进,第二要努力。社会有很多问题,这需要人们努力去解决它,推动社会向现代化的民主社会发展,而不是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。”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周孝正